欺凌蒂法
文学如何在传统中涅槃?(转载) 搞清“传统”才谈“转化”和“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不这样了。那时节,禁锢解除,国门大开,封闭已久的作家、诗人发现外面的文学世界,已经不是他们熟知的十九世纪及其前的模样,于是便奋起直追,想沿着别人的来路,尽快走向世界。一套《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也就取代了本国的诗骚辞赋、唐宋诗文、明清小说,成为文学创作的秘笈宝典。满脑子装的都是别人家的货色,自然就很难“想到”自家先人留下的宝贝。加之新一代的作家旧文学的根底肤浅,或毫无根底,就算是“想到”一二,也未必真能得其精要。所以,我曾戏言,八十年代以后的文学,一路向西,走的是一条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九十年代以后,文学转向,由一路向西复归东土,这才又“想到”了前情种种,于是翻检老祖宗的存货,梳理旧家族的谱系,故事新编,旧曲新裁,竟成一时风尚。李遇春近年专注于此,亦属流风所致,也是他的学术志趣所在。他的《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已尽说当今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种种,《中国文学传统的涅槃》复“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对这个问题进一步从宏观到微观作扩展和延伸论述。两书合为双璧,是这个领域收获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李遇春素怀中国文学“复兴”之志,迩来出入新旧文体,所积研究心得甚伙,期望有更多的新著问世,以为“中国文学传统的涅槃”之助。来源:羊城晚报 | 於可训 2020年09月07日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