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ibo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考研 首先请大家原谅我粗略的文笔和浅薄的见识,作为还在教育体制下苦读的一员。提到考研,大家一定想到每年几十万的增加人数,不可否认它已然成为一种本科生的走向大趋势。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要考研?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它到底是怎么作用的?早睡的人容易想事情,顿悟也在一夜之间。 从上世纪末谈起吧,高考制度恢复。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尚且不完善,宏观调控还在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社会需求是高水平专业人才,人数可以不多,但是要精干。与之相适应,本科教育成为主要的人才生产方式,然而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尽管门外的人都挤破头想进来,也无济于事。进去的人是幸运的,无论结果如何。最差也能分配个岗位。到了本世纪初(前十年),上头喊出了深化改革的口号,开放的口子进一步扩大,外来技术的涌入以及各种制造业的兴起,使得社会对参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降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愈发提高,一大批人下岗,本科教育再次成为目标,与以往不同,这次要的是人数,顾扩大招生名额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然而教育资源总归有限,这就导致资源的横向分散(尽管有上头扶持,但面对百万级别的人数还是杯水车薪)。这个时期的本科生也很“幸运”,就业压力在这一时期愈发凸显,以至于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广为人知(穷乡僻壤)俗话说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出大神,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到近十年,上头再次喊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口号,同时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市场上一大批新兴行业涌现,受人瞩目,成为议论的焦点。之前“优秀”的本科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于是高学历被提上日程,研究生博士生成为主要目标,教育资源进一步纵向集中到研究生以上,大学进一步扩招。本科教育经历了横向和纵向的两次变革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大学生。这也解释了当然今天的本科生为什么像大白菜一样,当然我们都很“幸运”。写这么多,最终证明了那句话:“社会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前提,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我们应当为此奉献,也希望那是值得的。加油我看到的是,中国的教育并非上层建筑而是产业。教育出来的人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于是,继续扩大教育产业读研究生、博士,最后大多数人还是找不到对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