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z神与神
安微人眼中的大别山,有些观点有道理。 <header>江淮千里间,说说大别山<button></button><button> </button>五湖四海新县人4月7日 · 为之享科技公司总经理</header>与其说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淮河与长江,不如说是其中下游水系的主要提供者,据其间的大别山。大别山独特地理位置,千年来所塑造的大别山人的性格,在若干重要历史时刻撼动着历史。雄踞江淮间,仅此大别山在淮河和长江之间,最大的山系当之无愧是大别山。淮河发源于与大别山几乎并行,河南与湖北交界的桐柏山,然后一路东去,在江苏汇入洪泽湖,一路沿淮河总干渠入海,一路南下沿运河汇入长江。在淮河和长江之间,跨越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的大别山山系影响并决定了三省的地貌、省域划分。并成为淮河南岸支流、长江中下游北岸支流的水源提供者。大别山的主峰在安徽六安市霍山县境内的霍山,呈T字型分别向西、东、南延伸。向西,在鸡公山武胜关关隘与桐柏山交界。其山系的分水岭形成了历史上河南和湖北的省域地理分界线。向北,信阳的母亲河浉河、寨河、潢水(潢川)、白露河、史河、灌河等发源于大别山北坡的河流构成了淮河南岸的支流。今天信阳市作为河南一个最爱吃大米、鱼肉,主要种稻米的鱼米区域,其地域都属于大别山(北坡)淮河流域,并被深深烙上了和其他北方河南人不同的大别山淮西性格文化。在大别山西侧分水岭南侧,是湖北省原黄麻地区,对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麻起义那个黄麻,黄安(今红安)和麻城。今天分别属于大悟和黄冈。南坡水系,分别注入了武汉三镇所在的长江。安徽霍山主峰向南,是著名的大别山南侧山系天柱山,在汉武帝时代,天柱山就代表了大别山,也叫衡山,并被曾出巡到此的汉武帝命名为南岳。今天湖南衡山的南岳是直到隋朝时才被重新认定为南岳的。所以,今天安徽天柱山下有岳西县,便是以南岳之西得名。大别山在南侧也叫皖山,是春秋时期皖国的所在地,因此,大别山南系皖山天柱山以南、以东,长江北岸,今天的安徽省安庆市区域,历史上称为皖地、皖国,安徽(安庆徽州)省简称皖,皖地的长江以南,简称皖南,便是这个来历。最为神奇的是,大别山山系余脉向南和东的延伸,延伸、延伸。向南,天柱山皖山一直延伸到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高地:小孤山,小孤山与南岸江西省的庐山彭泽山脉隔江相交,由于北岸是古称雷池的一系列大别山水系形成的今天龙感湖等一系列湖泊。雷池成为了长江中游自古以来的战略要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便是指这里。正是大别山一路向南亲吻长江的山系,东西构成了大致今天湖北和安徽的分水岭和省域分界线。大别山南侧和东侧的皖水等水系,构成了今天安庆地区长江北岸的一系列湖泊。南向与江西鄱阳湖赣江水系隔江相望,形成了长江中游两大重镇、港口:江西九江和安徽一度的省会安庆。而大别山余脉一路向东的延伸达江苏省洪泽湖、高邮湖区域,沿蜀山(合肥)张八岭(琅琊山)凤阳山形成一系列海拔200米左右的丘陵,地理学上称之为淮阳丘陵,成为了安徽、江苏两省内淮河和长江的分水岭。西侧是大别山,东侧是巢湖和张八岭等淮阳丘陵,只有中间一条庐江合肥孔道连接江淮,以及中国的中原与江南地区。合肥和庐江的历史地位重要,便重要于此。没有近代的京广线和津浦线之前,南北交通最便捷的河运交通,便是靠江淮孔道(开封颍州寿春合肥(庐州)南京)。大别山东系山脉,在六安北坡一侧是淠(音啤)水一侧北流,连接淮河、颍河、汴河、淝水,可达中原;在东南侧,则通过肥水(合肥的母亲河,肥东、肥西肥水相合故名)连接巢湖、长江。历史上,无论是三国魏、吴对合肥的争夺,还是东晋时期,南北方寿阳八公山的淝水之战,都证明了颍州寿阳合肥庐江一线的战略重要性。我们在讲淮水时已经说过,大别山北坡、东坡的淮西地区,自古是南北方战略争夺的要害。上游淮西的汝宁府(蔡州信阳(光州)不安定,可以直接影响到庐州(合肥),威胁南京(江南)。反之,欲平淮西,则要先占领庐州(合肥)。唐代中后期,淮西地区屡屡割据成功以及后来在此的吴元济、秦宗权等军阀集团的覆灭,便是由于下游合肥的得失。近代天平天国时期,为了防止太平军从长江中下游北上,与淮河的捻军会合,庐州成为淮军最早的将领庐州人吴廷香、吴长庆父子团练部队死守的重点。太平军后期的回光返照也是在此的三河镇大捷,重创了湘军。甚至解放时期,正是为了南下牵制长江中下游,威胁武汉和南京,刘邓大军才过黄河南下千里挺进大别山。虽然在渡淮时艰难险阻,以及当时的大别山已经缺少了鄂豫皖根据地时期的群众基础作为后方,但牵制敌人的大的战略目的还是达到了。中国南北争夺战的胶着地带淮河大别山从三国、东晋开始,到五代、宋元,中国的南北割据时代东部几乎都是沿淮河两岸。而淮河上游南岸,便是淮西和大别山。大别山鄂豫皖三省分水岭的阻隔,淮河中上游密布的河网,使得淮西和大别山成为南北方谁也不能消灭对方的胶着地带。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一书中曾认为,五胡乱中原时期,中原地带遍布坞堡自保。而坞堡建立所选择的两个特征就是选择水源地带和上有平地的山脉。海拔不高(最高不超过2000多米),上面多平地的大别山和淮河两岸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直到今天,大别山也多有各种比如金寨等以寨命名的地名。寨可以指流民自保的山寨,也可指官府在此三省分水岭建立的军事据地,比如宋代驻军之地多称寨。无论是东晋还是南宋时期,大别山都有“蛮人”占据的说法。这里的蛮,自然是类似更南方,南岭区域的不服教化不愿受官府赋税徭役盘剥的少数民族,只是这里的蛮应该更多是北方逃难的流民和本地逃到山中躲避的人们。经过战争的洗礼,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锻炼,久战为兵,乱世兵为匪,襄阳南阳地区,以及淮东、淮西等两淮地区的流民等群体,十分英勇善战。东晋时期,两淮所招抚流民成为最骁勇善战的一支队伍,平时屯田,战时防御北方。取代东晋的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以及萧齐、萧梁都是北府兵(两淮流民军事集团)将领出身。甚至,后世福建中原人移民后代的祖先,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当年便带领大别山北坡山下固始县(今属河南信阳市)的一支大别山人南下过江入闽,建立了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割据政权。从豫南淮西经过皖南、赣南,闽西,千山万水,千难万险,这支大别山淮西人如果不是能征善战还真是入不了闽,打不下福建泉州城。大别山人自古出将星历史境遇相同,大别山淮西人今天虽然分属鄂豫皖三省,但明显可以看到,主食更爱吃大米的信阳人、黄麻人(大别山南坡湖北省),无论是在饮食、口音和文化上都和安徽六安金寨人、合肥庐州、安庆桐城人有相似之处。作为河南最南部,淮河南岸,大别山北峦的信阳地区,明显和更往北的,汝(汝河,淮河南部最大支流)颍(水)地区河南人有着饮食、性格和文化差异。同样,翻过大别山西部山系,进入南坡,在此的湖北黄麻地区,也和更南部武汉三镇,江汉岸边的商业文化性格不同;再折转到大别山南部山系,鄂皖分水岭的安徽一侧,六安、安庆人、合肥人的性格,也明显不同于皖南、徽州人的性格。后者相比更重商、更文艺。事实上,由于大别山山系之间,海拔不高,便于翻越,人口、文化、商业交往便利,以大别山为中心,北至淮河,南至长江,西至桐柏山大洪山,东至巢湖长江,豫南信阳、湖北黄麻地区和皖西六安、安庆文化上有着共同性、相通性。尤其是近代以来,1930年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以后)1950年代(建国前后),大别山三省交界,省域的重新划分,更加深了这种重组、融合。比如,河南新县(原名经扶县,1930年代,以国民党成功进攻鄂豫皖根据地将领刘峙字经扶命名,解放前后改为新县)就是将大别山南侧湖北省一部分划给河南所设;金寨县(原名立煌县,以卫立煌命名)是将河南商城一部分划给安徽所设。原属安徽的英山县则划给湖北。许世友、李德生是新县人,洪学智是金寨人,大别山腹地的河南新县、安徽金寨,以及湖北红安(原黄安)都是有名的将军县,这归因于新民主革命时期黄(安)麻(城)起义所建立的鄂豫皖大别山根据地。正是早期当地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当地民团自保武装中的发起,以及组织农民赤卫队等农民革命武装,使得大别山地区诞生了四方面军和新四军里的一系列大别山籍贯的将领。你如果看这些将领的官方相关回忆资料、文章,可能他们对自己目前被籍贯的家乡并不认同。许世友当年的籍贯是湖北麻城许家洼,洪学智当年的籍贯是河南商城汤家汇。甚至,在晚年以及文革期间,为了防止红卫兵的骚扰,许世友离开南京,长期居住在安徽西部大别山区并放言敢过来真开炮。除了现代史上,中国革命鄂豫皖四方面军出了不少将军县,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军功。而再追根溯源,我们可以看到,大别山自古出将星将才。元末和红巾军同时起义的湖北人徐寿辉便是大别山西南坡湖北黄冈罗田人,明末起义军张献忠则长期盘踞在湖北境内长江以北,大别山下孝感地区。后来转战四川也裹挟带过去不少湖北兵将,一路打到四川盆地和汉中。今天,很多四川人自称籍贯老家湖广孝感乡。便是这个来历。而清末因抗击太平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淮军很大成分都是大别山淮西区域人氏。李鸿章、段祺瑞是合肥人、淮军庆字营将领吴长庆是庐州人。由吴长庆所提拔的袁世凯,其后来建立的北洋系某种程度上也都和淮军有着承继关系。北洋系最后一个猛人冯玉祥便是安徽巢湖人。其舅父陆建章是淮西蒙城人。后面我们会讲到,冯玉祥虽然出生河北沧州青县军人世家。我们后面会提到他身上有浓烈的融入血液中的大别山淮军武人性格。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牵强。淮军出现是因为清廷为了抵御长江中下游的太平军。那么,同样是太平军祸害和主战场的江西、浙江,为什么没有出现赣军和浙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固然有离国共合作北伐重心和策源地武汉更近,更便于进步思想传播,发动群众,那么长江南侧,和大别山隔江对峙的鄂湘赣三省交界的九宫山、幕府山区域也有彭老总、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秋收起义一部分)队伍,为什么没有出现鄂豫皖大别山地区这样将星璀璨的局面呢?况且,大别山鄂豫皖根据地由于革命早期左倾错误思想和领导人张国焘个人不能容人的性格,在反对AB团过程中,还滥杀、错杀了一批早期开创根据地的将领。损失了一大批当时的中高级将领,其中很多是黄埔系出身。解放军军史上,能和鄂豫皖红军士兵中诞生的这一批新中国大别山将军媲美的,只有赣南的几个将军县。但是,大多都是1910年左右出身的这一批士兵成长出来的将军中,大别山的将军里更战功卓越。许世友(1905年出生)后来在对越自卫反击中是主要指挥者。这一切都和千年大别山相关。从中国南北割据的最开始,淮河大别山一线成为南北战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便饱受战争洗练,这也就注定了后世的历史上大别山人以武功见长。在战争年代,大别山四周的城市群里,北部的淮西(蔡州光州)、东部的合肥、庐州,以及南部长江边的武昌(夏口、江夏)、九江(江州)更多是军事要塞。和平年代因为长江水道和平汉线交汇兴起的武汉三镇其实都是后世的事情了。武昌,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明证,三国吴国设立武昌县,因武而昌,因战而昌。后世,尤其是清末对外通商以来,长江水运的繁盛,使得大别山南侧,长江水道上沿江诞生了一批商业城市:沙市、武汉、九江、安庆、芜湖等。而相对和平时期,一个地域商业的昌盛,文化的交融传播,自然也塑造了文化的昌明。处于南北方交汇,连接江淮(安庆、庐州)、江汉(武汉、九江)的便利,使得安庆等地也成为文化重镇。但明清因文功见长的安庆、桐城、怀宁,文人、科学家性格中也还是具有武人的血气方刚,大气概和大气魄。比如桐城派文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缔造者陈独秀和科学家邓稼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者,怀宁人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先生62岁便早逝,就是因为核试验中受辐射癌症去世。当年回国后为报效家国,隐姓埋名,视死如归,这不是一般人,甚至一般科学家能做到的。大别山性格中的武人气概大别山不仅出武人猛将以及有性格、大气魄的大文人,大别山所塑造的人们地域性格都很有共同点。我们截取不同历史时间点里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家乡的三个大别山人(庐江人)作为切片:三国周瑜、东晋名将陶侃和晚清淮军将领吴长庆。三国周瑜大家很熟悉了,我们主要讲讲陶侃和吴长庆。东晋早期的武将陶侃祖籍鄱阳,成长在庐江,早年便在大别山皖山下,雷池(今宿松县龙感湖等湖泊)打渔为生,因出身寒微,所以被时人戏称为“溪狗”。后期生逢乱世,才成长为东晋草创时期的一员猛将,官至东晋八州都督。在平叛王敦、苏峻等东晋内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史书中称他,“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晋书陶侃传》)陶侃有次出游,看一个人拿了一把未熟的稻谷,就问那人“用此何为”?这人回答,“行道所见,聊取之耳”。(路过看见了,就是拿来玩玩)。陶侃大怒说,“汝既不田,而戏盗人稻”。(你狗日的不流汗耕作,还不知辛苦拔人家未熟的粮食。)执而鞭之。饱揍了这小子一顿。看到手下有因“谈(空谈)、戏(赌博、喝酒)废事(耽误正事)者”,陶侃就命令,“取其酒器、蒱搏(赌博)之具,悉投之江。吏将则加鞭打。曰,蒱搏,牧奴戏耳(放牛娃玩的东西),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晋书陶侃传》)史书载,陶侃无论让人造船、车还是做家具,木头刨下的木屑都留着,旁人不解。冬天时却拿出来撒在雪上防滑用。甚至后世诸将北伐时,船上用的楔子,都是陶侃库房留下的。其节俭习惯到如此细节。看到这,是不是感觉到有大别山老乡民国冯玉祥和红军将军许世友的影子呢。恪守旧道德、孝悌、节俭,不虚华,出身寒微,知道底层的辛酸,或许是大别山人性格的特征。除此之外,知恩必报,为人谦和、隐忍,不狂妄,也可以说是大别山人性格。在文革等建国后的各种政治运动中,大别山四方面军的将领很少有运动一上来就被打倒的。这和经历过张国焘早期迫害,习惯沉默寡言,后来四方面军群体又遭遇西路军兵败以及张国焘叛逃等因素影响,都有关系不假,但和大别山将军性格本身里的一贯低调、不张扬,不爱过分出风头,恪守本分,等性格也有关系。彭老总脾气爆,难相处,爱骂人,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四方面军出身的洪学智能在抗美援朝时期当其副手、后勤部长,并配合默契。性格虽然暴烈,但许世友文革中相比其他将领不仅受到了较少的冲击,一直和毛交好。而且在逝世后还以生不能尽孝死当尽孝回乡和母土葬合葬。此举虽然违法中央纪律,但还是得到大多数高层同僚的谅解和理解、默许。三国周瑜是孙权哥哥的顾命大臣,孙权母亲都要孙权称其兄长。但周瑜对孙权却是:“诸将、宾客为礼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自己做表率,为孙权树立威信。(《三国志周瑜传》)老将程普因为年高一开始瞧不起周瑜,“数陵侮(侮辱)瑜”。但周瑜却能“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你强任你强,明月照大江,不与其计较)”。程普最后被其感化,对人佩服地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三国志周瑜传》)史载,陶侃功业有成之后,对当年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的后代都恩待有加,加以官职,安排工作。史书云:“凡微时所荷(给予),一餐咸报。”(《晋书陶侃传》)知恩图报,作为大别山淮西人所恪守的旧道德,在袁世凯的大恩人、淮军将领吴长庆身上也有体现。若没有吴长庆的提拔,袁世凯不可能是后世的袁大总统。也便没了后来影响中国的北洋系和北洋政府。太平天国和两淮捻军之乱时,淮西河南项城人袁甲三(袁世凯的祖父辈)和庐江人吴廷香(吴长庆的父亲)均回乡招募团练,维护地方。太平军攻打庐江时,危难之际,吴长庆还曾千里去项城找袁甲三求救兵。当时淮河两岸张洛行的捻匪已经在蹂躏地方,袁甲三和几个子侄商量后,觉得还是不能冒险出兵。但袁世凯的堂叔(后过继)、袁甲三的侄子袁保庆和吴长庆结拜交好,苦劝甲三出兵无效后,自己率领一队人马前往庐州千里助战,虽然最终庐州城破,吴廷香壮烈殉国。但后世,吴长庆正是为了报答、感念早逝的袁保庆,才对保庆的过继儿子袁世凯照顾有加,并将其带到朝鲜。最后袁世凯才得以头角峥嵘。战乱时代,千里江淮间,大别山成为草莽英雄铤而走险的渊薮,出旷世将才的土壤,军事的战略重镇。但和平时期,大别山腹地也因缺少平原和远离便捷商道,因闭塞而沦为农业贫困地区。今天,大别山地区还仍是重要的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连片扶贫脱贫地区,称之为大别山连片扶贫带。老区、贫困地区一度成了大别山的代名词。三省大别山人也因为讨生活,离乡遍布北上广,皖西(六安)人、信阳人、黄麻人等,也因勤俭、报团、性格直爽等大别山性格特征,成为辨识度极高的群体。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有大别山人,你可以对照一下是否他们身上还有过去的大别山武人性格。大别山人武人性格中好的、向善的、积极的一面,或许正是古代中原人、江淮人的慷慨古风,旧道德在血脉中的一代代传承、延续和薪火相传。来源:我们的河范颖华说的是有点道理的,我是上海宁,取了金寨老婆,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两女儿性格完全不同, 两人打架,老大话不多,也看不到怎么动手,老二就是满脸伤我是黄麻人,在北京惊奇地发现:老家地口音和安庆怀宁的一个同事很象,说老家话都能互相听懂。